• 首页
  • 排名
  • 院校
  • 报告
  • 资讯
登录/注册

排名方法-2015中国大学排名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包括1个综合排名和3个单项排名,即:

  •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名”
  •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人才培养排名”
  •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科学研究排名”
  •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服务社会排名”

排名对象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排名范围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4年7月9日)中,918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这其中公办大学781所,民办大学137所。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名”的排名对象是918所大学中同时符合以下三项条件的大学:

  • 人才培养方面,在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本科批次招生(2013)并且正式公布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2014);
  • 科学研究方面,5年发表论文总数超过1000篇(2009-2013);
  • 服务社会方面,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与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之和不小于500万元人民币(2012)。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人才培养排名”的排名对象是在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本科批次招生并且正式公布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大学。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科学研究排名”的排名对象是5年发表论文总数超过1000篇的大学。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服务社会排名”的排名对象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与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之和不小于500万元人民币的大学。

指标体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加载中...

计分方式

计算单项指标得分时,令该项指标表现最好的大学为100分,其它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一所大学的总得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加权得出。

指标定义

生源质量(新生高考成绩)

指录取的文史、理工类本科新生的高考成绩。新生高考成绩是最受社会关注的办学指标,它客观反映了大学的生源质量,更是大学人才培养声誉的综合体现。

统计方法:

  • 收集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在各省高考文史类(简称文科)、理工类(简称理科)本科批次的录取平均分和录取人数。数据不包含保送生、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同时在本科提前批和本科其他批次录取的,其提前批分数不计入统计;只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的,其提前批数据计入统计;同时在除本科提前批以外的两个本科批次录取的,平均分取两个批次的加权平均值,录取人数取两个批次的总录取人数。
  • 计算学校(如A校)文科和理科得分 i指A校在文科招生的所有省份;D文i指文科录取线差,即A校在i省的文科平均录取分数与该省文科本科批次控制分数线之差;MAXD文i指所有在i省文科招生的高校的文科录取线差中的最大值;N文i指A校在i省的文科录取人数;∑N文i指A校文科全国录取人数。 符号解释同文科。
  • 计算学校(如A校)文科和理科标准分 MAXS指所有高校中文科得分的最大值。 MAXS指所有高校中理科得分的最大值。
  • 计算学校(如A校)综合得分

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印发的供考生填报2014年志愿时参考的《高考指南》类书籍。当书籍中的信息不包括2013年各高校的录取平均分及录取人数信息时,采用教育部唯一指定的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阳光高考网(http://gaokao.chsi.com.cn)上的数据。

培养结果(毕业生就业率)

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业率是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否获得社会认可和接纳的最直接的体现。

统计方法:本科毕业生中落实就业单位的比率,包括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及出国工作、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一般统计2014年的初次就业率(数据截止日期2014年8月31日左右),当没有相关信息时也采用2014年发布的其他截止日期(2013年以后)的就业率数据。

p数据来源:各高校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各高校通过其他权威渠道(如《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的就业率数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各高校就业率数据。

科研规模(论文数量)

指Scopus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论文是科研活动成果的重要形式,发表论文的数量多少体现了大学科研活动的规模大小和显示度。

统计方法:统计大学2009至2013这5年发表的类型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yuanchuanfenxi)的文献数量。

数据来源:Scopus数据库。

科研质量(论文质量)

指学科标准化后的科研论文影响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简称FWCI)。科研评价中测量论文的影响力或者质量的基本指标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然而,不同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整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标准化处理后才能进行跨学科比较。同理,发表年份不同、类型不同的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也不能直接比较。FWCI是标准化后的论文影响力,计算的是对象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和相同学科、相同年份、相同类型论文平均被引次数的比值,这种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定量评价科研论文质量的最优方法。

统计方法:统计大学2009至2013这5年发表的类型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yuanchuanfenxi)的文献在2014年11月之前被引用次数和相同学科、相同年份、相同类型文献平均被引用次数比值的均值。

数据来源:Scopus数据库。

顶尖成果(高被引论文)

指被引用次数位居各个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World Top 1% Most Cited Paper)数。这类论文体现了大学在各个学科做出的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情况。

统计方法:统计大学2009至2013这5年发表的类型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yuanchuanfenxi)的文献中,2014年11月之前的被引用次数处在同年份、同学科全世界前1%的文献数。

数据来源:Scopus数据库。

顶尖人才(高被引学者)

指各个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中国学者(Most Cited Researchers in China,简称高被引学者)数。高被引学者总人数1650人左右,各学科的人数分布根据各学科论文中出现的中国作者数量的分布确定。高被引学者的筛选标准客观统一,从纯学术影响力的角度给出了中国的高被引学者名单。大学的高被引学者数量体现了学校拥有的各个学科的最具影响力的人才情况。

统计方法:(1)列出各个学科的论文地址中曾经包括中国(大陆)机构的所有作者,并按总数2000人和各学科所有中国(大陆)机构作者数量的分布计算出各学科在2000人中的名额分配;(2)在各个学科按相应名额筛选出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引总次数排名最高的作者名单;(3)排除从未发表过被引次数世界前1%论文且FWCI低于1(世界平均水平)的作者;(4)排除现职工作单位是中国(大陆)以外机构的作者。

数据来源:Scopus数据库。

科技服务(企业科研经费)

指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数。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利用知识和人才优势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大学在科技服务方面的能力可以由学校获取的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所反映。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编.《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论文)

指大学与企业界联合发表的论文数。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技术创新、组织技术攻关的有效手段,大学与企业合著论文反映了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情况。

统计方法:统计大学2009至2013这5年发表的、作者单位中同时包括企业的、类型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yuanchuanfenxi)的文献数。

数据来源:Scopus数据库。

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收入)

指大学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大学的研究成果是否对经济发展具有实际价值,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是直接的测量指标,体现了市场对成果的认可。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编.《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问题反馈

获取“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各项指标数据,可通过“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查看。咨询排名方法问题、提供数据或申请核对数据,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联系咨询。

排名方法与数据问题
电话:021-3356 2188转8075